人到了一定年紀,總會懷緬美好的過去。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,外資企業在大陸設廠,提供了不少工作機會給中國各地各省的人民。偏遠地區的貧困農民抓緊機會,紛紛離鄉別井去工廠上班,成為農民工。這批農民工如今已經人到中年,他們雖然做不到大富大貴,但生活總算是安定下來,有部分人更把賺回來的錢用來回鄉建房子。
很多農民工都是十多歲就離家到大城市闖天下,他們一直在外輾轉漂泊,可不論身在何方,故鄉一直都是他們魂牽夢繞的夢。雖然以前老家沒有電陶爐,冬天也沒有浴室寶供暖,但那門前的三個池塘,總是那麽清澈;那屋後的果樹,總是那麼香氣四溢。那村前的良田肥野,總是透著豐收的喜悅。這便是他們的故鄉,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,盛載著全國農民的集體記憶。
他們的童年就是在這祥和的環境度過:門前屋後的左鄰右舍,充滿溫暖的人間情。各家各戶守望相助,鄰里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。八十年代的農村,大人都忙著幹農活,孩子沒人管就到處跑,那個年代的孩子沒有精緻的玩具,但他們會用各種方式發掘快樂,例如掏蜜蜂,把牠們的翅膀剪下來慢慢玩。有孩子會紮飛機,剪風車,盡情放飛自我,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。那時候雖然窮,但很容易就能獲得快樂。